編者按:成立5年來,江蘇省港口集團堅決落實新發展理念,牢固確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鮮明導向,堅定不移以信息化倒逼流程再造、組織重構和改革重塑,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能源推進平安綠色港口發展,走出了一條以信息化為主攻路徑、與一體化改革深度融合的自主創新之路。在生產經營、安全環保、企業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近期,集團發布2021年度集團優秀科技成果獎,今天,我們將探尋“智慧管控平臺”如何構建油氣化工碼頭智慧生態圈。
智慧管控平臺是南京港股份公司整合省交通廳“交通強國建設江蘇十大樣板2020年亮點工作任務”“港口?;烦簝薨踩L險管控智慧工程”和公司“五位一體”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平臺2個建設項目,以構建公司重大危險源罐區的儲罐、緊急切斷閥和消防等設備的三維模型和管線BIM模型為基礎,從“人、機、料、法、環、應急、防疫”等七個方面入手,涵蓋公司生產、安全、環保、應急和防疫資源,形成"物聯一張網、數據一個池、應用一平臺"的智慧管控模式。平臺1.0版于2021年4月建成使用,2.0版于2021年12月上線試運行, 3.0版目前已在籌劃,計劃2022年實施完成。
常壓儲罐全壽命周期重大危險源實時管控
構建基于BIM+GIS的實景三維場景,依托DCS和GDS等系統,在一張圖上實時顯示儲罐的液位、溫度和壓力等數據,顯示進出罐液位曲線,既可以算出進出罐作業泵效,也可以對液位異常進行預警;實時顯示儲罐和有毒可燃氣體數據信息,為輔助生產作業管理提供抓手。
水陸安全風險分級管控
將固有風險和動態風險相疊加,將水域風險和陸域風險相結合,設計算法以紅橙黃藍不同顏色在一張圖上顯示,方便對不同級別的風險進行分級管控。尤其是融合南京港股份公司首創的船岸雷達系統,在港口生產組織環節運用物聯網和數字孿生技術,將船舶AIS信號、岸基雷達信號和CCTV視頻信號進行數據融合,三維真實無延時模擬現實儀征水道及船岸環境并利用AI輔助決策。實現生產計劃管理、船隊船位跟蹤、靠泊信息船岸互聯、船舶離泊安全釋放、雷達輔助航道決策、錨地數據統計管理、錨地走錨及碰撞預警、水文信息收集及風險預警、自動記錄生產數據等具體功能,對類似南京港股份公司這樣的大型多泊位港口的港口調度工作智慧升級具有引領示范作用。
安全生產全流程管理
建設人員基礎信息檔案管理、設施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基礎信息、設備巡檢、巡檢標準管理、維修上報、 報廢管理等)、隱患管理、八大特殊作業管理、教育培訓及考試、公共知識庫管理等諸多功能,實現危險作業現場終端審批。探索建立新型生產組織管理體系,依托工藝流程自動化系統,設計經濟管徑,優化匹配泵效,實現提質增效;建設污水、雨水、揮發性有機物(VOCs)、粉塵(TSP)在線監測設施,搭建智慧監測、分析平臺,構建效益一流的綠色環保監測體系,保障公司雨、污水及廢氣達標排放。
隱患違章智能視頻識別
自主研發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基于深度學習的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利用現有高清監控攝像頭設備,7*24小時對安全生產各種風險因子進行全天候監測,通過邊緣計算能力實現對港區的人、車、物全域感知,實時可視,對異常動作、狀態進行精準識別和管控,實現安全隱患和違章行為的智能識別、自動報警以及數據分析等功能,為公司提供24小時、全方位、智能判別的智慧監管。
大屏綜合場景展示和應急決策指導
將生產作業、儲罐監控、污染排放、能耗、違章抓拍、設備設施、風險分區、隱患排查和應急處置等不同系統和專業的場景集成在平臺上利用中控大屏集中展示,實時展示當日生產作業情況,廢水、廢氣、固廢排放情況,人員違章情況、公司能耗情況;研究建設港區智能消防保障系統,與智慧管控平臺融合,實現系統自我決策,有效檢測將發生和已發生的災情進行滅火操作,控制災情,為應急處置疏散提供決策指導。
通過對BIM、5G、物聯網、圖像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南京港股份公司以智慧管控平臺為數字基礎,初步構建了油氣化工碼頭智慧生態圈。通過采集融合多源異構的港區空間三維數據,建立實時映射的港區信息模型與物聯感知體系,構建港區生產與管理“一張圖”,實現港區全要素的數字化和語義化,港區生產全場景的實時化和可視化,管理決策的科學化和協同化,做到分散危險,集中控制,實現保障安全,連續穩定生產,提高生產效率,為建設智慧平安生態幸福港,打造長江老碼頭改造的典范打下堅實的基礎。